产学研拧成一股绳:山东高校团队用“铁三角”模式加速技术落地
2025-07-01 11:35:35栏目:新闻
从高校实验室到万亩养殖池塘,“水产精灵”团队用“产学研铁三角”模式,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周期缩短至12个月。他们与济南天顺、通威股份等企业深度合作,让智能养殖技术从论文走向产业一线。
“企业痛点就是研发起点。”团队负责人陈广泽回忆,项目启动初期,他们带着问卷走访20+养殖企业,发现“饲料浪费”与“水质滞后”是排名前二的难题。据此,团队与命题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小组,企业提供养殖场景与数据,高校负责技术攻关——这种“需求导向”的研发模式,使机械臂投喂均匀度等核心指标直接对标企业需求,研发效率提升50%。
技术落地离不开产业链资源整合。团队上游对接汉威科技(溶氧传感器)、汇川技术(伺服驱动)等供应商,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硬件成本35%-50%;下游与养殖企业共建“研发-测试-应用”闭环,在通威对虾养殖场的120天测试中,系统根据反馈迭代3次,氨氮超标预警准确率从92%提升至96.3%。这种“产学研用”的协同,让技术创新始终紧扣产业脉搏。
政策红利更成为加速剂。团队申报农业农村部智能养殖专项补贴,利用“设备补贴30%”的政策降低中小养殖户门槛;参与《水产养殖智能装备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技术标准化。如今,“水产精灵”已形成“高校技术攻关-企业场景验证-政府政策支持”的良性循环,正以济南为起点,向全国20个主产省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