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乡土践真知聚力赋能百千万——广交院“众心同辉”突击队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盛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众心同辉”突击队针对汕尾海丰黄羌镇双圳“八一”希望学校科学资源匮乏、红色文化传承形式单一的问题,策划“红智启圳——科普红旅赋能双圳”乡村振兴行动。7月15日至22日,团队携“科普红旅、赋能双圳”初心,在该校及周边村落开展一周深度实践。活动融合“人工智能+”与“文创+”,经一个月方案打磨、8场专题研讨,融入“五育并举”理念,设“红色基因传承”“人工智能教育”“艺术振兴乡村”三大模块,聚焦科学普及和文化创意,直击当地科普薄弱、红色传承形式单一的痛点。
红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助力乡村精神振兴
退役复学队员化身戎装教官,为双圳“八一”希望学校学生讲授“国防第一课”,结合亲身经历解读国防知识与军队传统,讲述海丰本地彭湃等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团队深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红二师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哀缅怀,于红二师师部纪念馆追寻文物,在红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感悟精神,在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开展“初心对话”,深刻体悟先烈的崇高理想与牺牲精神。队长王壹柱接受汕尾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将传承先烈奋斗精神,以孩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播撒红色基因。此外,队员们走访慰问赖火祝等五位老党员、老军人,聆听九旬支书的为民初心、归国华侨的家国情怀等跨越半世纪的忠诚故事,在接受党性教育与精神洗礼的同时,为乡村红色文化传承注入鲜活力量。
智育赋能:播撒科技火种,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团队为学生开设沉浸式人工智能科普课,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AI工具实操、数字人互动等体验,揭开AI神秘面纱,点燃孩子们的探索热情。操场无人机体验区气氛热烈,在队员指导下,孩子们轮流操控无人机完成起飞、悬停等动作,亲身体验“空中精灵”操控,激发对航空科技的好奇。此外,“苏打遇醋灭火烛”趣味实验以直观现象诠释二氧化碳灭火原理,简易操作既激发探索科学原理的兴趣,更助力科学素养提升,为乡村培育科技火种,夯实长远发展根基。
美育润心:涵养文化根脉,绘就乡村新颜
队员化身书法老师,从握笔到笔画细致指导,让孩子们在墨香中感受汉字韵味,悄然厚植文化自信。结合“绿水青山”理念开展的创意树叶画课程,引导孩子们以落叶为材,将梧桐叶化作蝶翅、银杏叶变作鱼尾,创作30余幅生态画作,在变废为宝中播撒环保种子。音乐课堂上,《歌唱祖国》的旋律反复回荡,队员逐句教唱,稚嫩歌声里凝聚着集体荣誉感与爱国情怀。师生共同创作的“校园文化手印树”,以红橙黄绿的掌印交织成枝繁叶茂的图景,既成为独特校园风景,更凝聚起乡村成长的集体记忆,让美育之力浸润乡村文化肌理。
劳体并修:淬炼实践本领与强健体魄,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劳育实践中,队员聚焦暑期安全,传授伤口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技能,通过防溺水、防中暑知识普及与模拟演练,提升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红色研学里,走访老党员、老军人时的躬身关怀,团队后勤保障、物资整理中的协作付出,既彰显劳动温度,更培育服务担当。体育活动同样鲜活:篮球拍运、羽毛球挥拍等基础技能教学细致入微,趣味运球接力、小型对打练习让校园充满欢笑。孩子们在汗水里强健体魄,更在协作与竞技中磨砺拼搏意志。劳体并举,既锤炼了立足乡村的实践本领,又培育了体魄强健、意志坚韧的新生力量,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结语: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无人机嗡鸣与《歌唱祖国》的旋律交织,AI代码邂逅翰墨清香与斑斓叶画。“众心同辉”突击队在双圳这片红土地上,完成了一场信仰、智慧、文化与青春的深情对话。实践落幕,亦是新程启幕。那些被点亮的眼神、被激发的梦想、被记录的感动,既成队员前行的动力,亦为双圳学子心中不灭的星火。青春步履不停,振兴篇章待续。“众心同辉”的故事,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扎根乡土,以智慧汗水共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作者: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众心同辉”突击队 王壹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