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资讯网

红色故事“活”起来,青言青语传薪火--高校学子在博物馆演绎红色文化新声

2025-08-04 12:13:24栏目:综合

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中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学习探究红色资源背后价值,7月23日,池州学院“数析志愿,徽韵育人”实践团赴安徽博物院庐阳馆开展以“八秩荣光映青春,百年党史润少年”为主题的红色研学之旅。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用党的优良作风坚定信念,指引方向。

皖美青春志,讲解续温情

在“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陈列着一件件满载历史的文物。是字迹斑驳的战地家书,文字藏着对家国的赤诚与对亲人的牵挂;是历经烽火的旧步枪,枪上的锈迹镌刻着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又是饱经风霜的红旗,褪色的红绸仍能窥见曾经迎风飘扬的信仰。每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激荡人心的革命故事,实践团在凝视中与过往对话,感受红色文化的深沉力量。

馆内,一位外地游客和她的孩子驻足在“烽火江淮”展厅前,“孩子总问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可自己讲得不够生动……”女士注意到实践团,希望队员们能作为讲解员,带着她的孩子参观,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从粟裕将军的作战地图到支前民工的小推车,队员陶星悦用生动的语言将宏大历史事件化作一个个“小故事”。孩子若有所思地点头感慨:“原来小红船真的能变成“大航母”,抗战精神真的鼓舞了当时的百姓!”女士笑着记录这一幕:“这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比课堂更鲜活!”

从地方党组织的应运而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队员娓娓道来,用严谨生动的讲述拉近孩子与历史的距离。这次讲解互动,既深化了队员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锻炼了实践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又为游客宣传了安徽革命历史,向社会展现青年责任担当。当孩子认真凝望文物,红色基因便完成了从历史到未来的生动传承。更让外地游客能感受到安徽高校学子的热情与素养,成为展馆的温暖插曲。

观烽火江淮,铭历史记忆

实践团成员们在展厅中踱步,徜徉在壮阔的历史影片之中。聆听小讲解员的描述,队员纷纷化身成“小记者”,拿出纸笔记录这场红色之旅的感悟。队员们与小讲解员互动讨论,交流记录感想,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带着温度的记录,成了传播红色故事的小小载体。队员刘梦雅说:“要让更多人透过红色故事,感悟抗战时期的革命精神。”

团日缅先烈,八旬胜利铭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实践团在馆内展开以“八秩荣光忆烽火,青春接力展江淮”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互动体验环节中,实践团在开展“重走江淮抗战路”情景模拟,包括如传递“情报”、模拟战地救护,让队员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情形,深刻学习红色文化。

在出口的留言本上,队员纷纷书写下了自己的感悟。队员刘梦婕在留言本上写下:“我们接过的不只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滚烫的责任,要把书中的‘家园’,活成脚下的路。”队员们拿出笔记本,在刚刚记录的文字下盖下鲜红的印章,把青年纯粹滚烫的信仰与精神,轻轻的拓印在字里行间。

实践团举行了重温誓言仪式,在展馆雕塑前,集体队员重温入团誓词,大家的声音铿锵有力。此团日活动既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又深度融合“烽火江淮”展馆的历史特色,兼具教育性与参与感。实践团成员们在此次活动中对红色革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供稿:刘梦婕、陶星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