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实证路,守护亿万家:以科学守护生命起点,以创新引领行业标准
当2025年的日历翻过初秋,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国家母婴中心”)迎来了实证研究十周年的里程碑。这家2014年获科技部批准组建、2015年正式启动系统性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十年间以千万级母婴样本数据为基石,用一项项贴合中国母婴营养/技术需求的成果,回应着育儿关切,更推动着从行业标准到消费理念的全方位变革。在95后、00后成为生育主力,母婴市场迈向科学化的今天,这份 “十年答卷” 显得尤为厚重。
数据筑基:从数据缺失到行业标杆的跨越
十年前,中国母婴健康领域还存在不少“经验盲区”——母乳营养的本土特征缺乏系统数据,婴幼儿配方乳品与中国宝宝的适配性研究不足。中心的出现,也是承担着这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填补这个 “科学缺口”。
基于2014年启动的我国多地区、长时间追踪的母婴营养队列研究项目——中国母婴营养健康出生队列研究(China maternal and infant nutrition health birth cohort study,MINC),建立了跨7个省市、8个饮食圈、15个点的多点多中心、前瞻性母婴营养队列入组母婴3766人,收集母乳、粪便、尿液等生物样本28354份,其中母乳样本4728份;创新建立了母乳脂质组、糖组、蛋白质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检测方法,对比解析了母乳、牛乳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相关成分组成、结构和含量,通过功能成分的科学配比设计了婴幼儿配方食品,研制了孕产妇乳品,并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队列,采用组学技术评价了作用功效,为母乳组学队列研究、模拟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科技支撑与示范。
应需而变:与新世代父母的 “同频共振”
十年间,中国母婴市场的消费逻辑从 “满足刚需” 转向 “科学精细”,中心的研究轨迹始终也是与家庭需求同频。艺恩数据显示,当代父母对母婴产品的决策中,41%聚焦配方成分,25%关注功效特性,这种专业化追求正源于科学营养、实证研究的普及。
面对“科学营养” 的需求,中心基于母乳研究开发的“爱力优”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乳脂球膜蛋白、磷脂、低聚糖等成分上更贴合中国母乳特征,经临床验证,喂养效果更接近母乳喂养,让家长选奶粉时 “不再像开盲盒”。让以前看奶粉成分表都是陌生名词,变成选起来特别有底气的科学实证研究。
生态共建:从科研高地到民生福祉的转化
实证十周年之际,国家母婴中心的角色早已超越单纯的研究机构。其不断投入运营的母婴健康精准化研究室,配备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构建起 “样本检测—数据建模—成果转化” 的全链条体系;联合顶尖高校、医疗机构成立的协同创新平台,打破科研与民生的壁垒。
这种 “产学研用” 的协同效应已逐步显现:依托行业领先的母婴数据,为产品研发提供科学化方案;结合研究优化乳品加工工艺,让更多家庭用上更优质的母婴产品。
2015-2025,国家母婴中心的十年实证,增加的不仅是一组组母婴数据的科学研究,更是中国宝宝的营养底气。从十年前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行业的科研引领,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下一个十年,正朝着 “让每个生命起点都有科学护航” 的目标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