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资讯网

指尖绣艺传千年 技术焕活湘绣魂

2025-08-28 10:43:50栏目:新闻

近日,中国民航大学“湘风承古艺,匠梦焕新程”实践队前往湖南长沙,开展以传承与弘扬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队一行先后到访湖南省长沙博物馆、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沙坪湘绣广场及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等场所,借助实地探访、聆听传承人讲解、亲身参与体验等形式,全面探寻湘绣从历史延续到技术助力发展的完整脉络。

绣脉寻源:湘绣的起源故事与千年传承路

实践队首站抵达长沙北辰三角洲的“三馆一厅”。在长沙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书架区,队员们指尖抚过《湘绣艺术》泛黄的书页,开启了探寻湘绣历史的第一课。从文献中,他们梳理出湘绣的材料、工具与针法技艺——那些静默的文字,是匠人未曾诉尽的故事,也是队员们所要追寻的“非遗”初心。

图一:实践队深入了解湘绣历史文化与起源传承

古艺添新韵:湘绣非遗借新招突围焕活

第二天上午,实践队抵达“中国湘绣之乡”沙坪湘绣小镇的文化心脏——沙坪湘绣博物馆。馆内一幅幅历经岁月打磨的湘绣静默陈列,针线穿梭出的山水花鸟、人文故事,仿佛低语着百年技艺的绵延传承。灯光下,玻璃展柜中的绣品泛着柔和光泽:《狮虎图》中的虎毛纤毫毕现,恍若下一刻便要跃出绣面;《烟火图》绚烂璀璨,针脚细密得不留痕迹。尤其令队员们震撼的是《橘子洲头》绣像,毛主席雕像巍然屹立,气象恢宏。

图二:实践队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湘绣体验

如今,这门古老技艺正焕发新声。沙坪湘绣博物馆内,年轻传承人通过抖音直播细述“发丝绣”的精微之处;中国湘绣艺术馆中,“00后”设计师将国潮元素融入传统纹样,推出湘绣纹饰丝巾等文创热品;研究所工作室里,“95后”绣娘开始借助数码设计辅助打版,为千年针法注入现代活力。这群年轻人以新思维传承非遗——他们用直播展现技艺,开发湘绣盲盒、书签等文创产品,借短视频解析“鬅毛针”等技法奥秘。湘绣不再仅是静置于展柜的艺术,更通过直播带货、IP孵化等形式,在数字时代赢得更多注视与喜爱。

图三:实践队参观沙坪湘绣博物馆

湘绣 “新模样”:湖师大研发中心用科技焕活传统绣艺

实践最后,队员们来到了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亲身经历湘绣的“进行时”和“将来时”。在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传统湘绣有了新模样:用湘绣技艺复刻的现代插画、融入时尚元素的绣品配饰,甚至还有能作为家居装饰的湘绣装置艺术。而湘绣创新研发中心里的景象,使队员们眼前一亮——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数字化的绣稿,智慧机绣设备正在按照设定的程序刺绣,效率比纯手工快了数倍,却依然保留着湘绣的韵味。

图四:实践队员在非遗传承人带领下感受“智慧湘绣”

非遗传承人刘玉珍老师和团队将AR技术融入数字化展示与其他非遗文化领域,可实现文化遗产的沉浸式呈现。通过AR扫描实体文物,虚拟图层实时叠加历史背景、纹样细节等信息,让静态展品“活”起来,观众能360°观察文物细节。这种模式既保护了珍贵文物,又通过交互体验提升参与感,让传统文化传播更具科技感与趣味性,推动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最后,实践队员特意来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亲手体验湘绣技艺、体会湘绣传承至今的魅力。经过几天的学习,成员在总结中写道:“几天的行程结束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暖橙色。手里的纪念书签上,湘绣绣成的小蝴蝶仿佛还在轻轻颤动。湘绣的魅力,既在于千年不变的匠心——那是沙坪古街里沉淀的文化底气;也在于生生不息的创新——那是湖南师大实验室里迸发的未来可能。而‘湘风承古艺,匠梦焕新程’这十个字,不再只是我们的队名,更成了一份信念:传承不是重复过去,创新也不是抛弃传统,就像湘绣的针脚,既要扎得稳,也要走得远。”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湘绣,正在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图景。(通讯员 张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