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资讯网

扎染重现青铜国宝文物 传承建设中华现代文明

2025-07-23 17:27:52栏目:新闻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这些年,他经常在各种场合生动讲述文化瑰宝背后的中国故事,以珍贵文物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在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著名的礼器,器内底部有122字的铭文,其中一句“宅兹中国”,是已发现的“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习近平主席深谙何尊之美,并以“尊”为礼,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2019年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他被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何尊吸引,细听讲解、认真端详。一年后,他在陕西考察时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2年,他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一批精品展览亮相,何尊熠熠生辉,彰显大国盛世风采。

大国外交,沉潜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深邃思索。西方观察人士由衷感叹,“习近平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特别是外交场合,他讲述的故事新鲜有趣、温馨而内涵深远”。

一场场“文化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抹亮丽色彩。  一番番博古通今、纵横中西的论述,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次次身体力行的推介,彰显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习近平主席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其情至真,其意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