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资讯网

《文脉·艺魂·收藏》中国顶尖书画家——安茂水

2025-10-13 12:01:46栏目:综合

安茂水,原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理事,现为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副院长,中国企业文化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冬奥会文化艺术大使,中国书画导报艺术顾问等职,世界艺术联盟委员等职,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将军诗书画院 创作员。安茂水的作品,被国内外多个博物馆收藏,是中国十大山水画家之一。从艺几十年来多次在入选国家及军队举办的大型艺术展中获奖,积极参入组织抗震救灾及慈善机构献爱心活动,为全国各大企业及场馆书写牌扁等,深受观众广泛赞誉。曾无数次参与国家和部队举办的大形展览和艺术研讨及交流活动,并为多地机构单位和各大企业及楼台场馆题写了大量牌扁,荣得了社会观众的广泛赞誉!

安茂水老师的山水画大开大合之间见雄浑与细腻,每一笔墨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纸上的风景,更是心灵的抒发,是情感与哲思的交融。在安茂水的笔下,山川河流仿佛有了生命,云雾缭绕间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老师的画作中,山峰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却又不失细节之美。山石的纹理清晰可见,或刚劲有力,或柔美细腻,每一处都透露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水流潺潺,或急或缓,既有激流勇进的壮阔,也有细水长流的宁静,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潺潺的水声,感受到水的清凉与灵动。在色彩的运用上,安茂水老师同样展现了非凡的造诣。他巧妙地运用淡墨、浓墨、干湿、破墨等技法,使得画面既有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又不失淡雅清新的韵味。山间云雾的渲染,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仿佛云雾就在画中流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安茂水老师的画作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精神层面上给予观者以启迪。他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对生命、对宇宙、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和表达。在这些作品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一种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和谐之感。老师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那些山山水水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安茂水的笔触中蕴含着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创新的追求,他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乏现代的审美,使得他的山水画在艺术的长河中独树一帜。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安茂水老师的山水画无疑是一股清流,它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他的作品不仅能够装饰家居,提升空间的艺术氛围,更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反思生活,感悟生命。安茂水老师的山水画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传递了深远的哲理和情感。在欣赏安茂水老师的山水画时,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秀美,还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追逐宇宙万物和谐之美好的向往与探索,愿这支飞翱翔在书艺星空的雄鹰飞的更高更远,为世人创作出更为美好之精彩画卷!

中国艺术承载着中国梦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中国书画走向世界

艺术,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回归于大众。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几千年来,始终跟随着人文精神的变迁在向前推进,是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美学的阐释。对于中国画的评价标准,将之归纳为道术与技法两个层面。道术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的精义所在,变了道术,则无从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技法也就是笔墨纸砚当中的笔墨,广义笔墨是对中国绘画技法的通称,狭义笔墨指的是笔与墨的具体运用;笔立形质,墨分阴阳,“运墨而五色具”。运笔技巧,前人总结出了勾、勒、皴、擦、点等方法;筹墨层面,则归纳出了烘、染、破、泼、积等技法。道术体现的是“画外”功夫,此种意象既来于自然造化,又得自于心源,是一种完全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其既非表现于对现实世界的崇拜模仿,又非对于悠悠茫茫无限宇宙无始无终的无尽追问,而是一种深深静默的与无限自然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是一种“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达观豁然的生活态度,这是中国画所追求的特有的艺术境界。通过笔墨技法所表达的禅机妙趣、中庸思想、阴阳理论等等具有书卷气和诗意的作品,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气韵。中国画重心性,从心性和唯心的角度出发;其基本精神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形,在虚不在实,在内涵不在形式,在于想象不在于写实,在于情绪不在于社会性的批判。画家们在这样的思想境界中,率意造境,别构灵奇;在虚与实、笔与墨的有无间,使自我的精神世界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他们创造的是艺术形象,但追求的终极目标却是一种道德境界与理想的人生境界。

在中国哲学中把人与无限永恒的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看作是最高的境界,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东方人的精神生活和道德观念,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只有体悟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认识充满神秘色彩和玄机的中国画艺术;只有了解中国文化这一特有的思维模式,才能把握在那些平凡的花草、山石背后,中国画所蕴藏的无穷奥妙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笔墨精纯是基础,心灵体悟是根本。

画家须得“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将画家的作品气象提升为文人画,增加气韵,具有改变格局的意义;而写字更具体,笔到哪个程度,画作的线条、骨力就能到哪个程度。有了笔,哪怕只是画一棵树,也会很有看头。没有笔,画作就只是具有形和色的壳,严重一点说,像一具尸体,有发肤却没有气息。清末杨守敬是这样总结:一、品高;二、学富;三、艺娴。因此,无论画家的品质和技法、知与行都需要全面发展,不能“与照相机争功”,但要敢与情采争妍。笔者三十余载的军旅生涯,从家传的木板年画开始,一直走在探索书画艺术的道路上,在漫长艰苦的岁月历程中,饮马冰河,塞外驼铃,跨秦川巴蜀,走江河南北,遍览山川风貌;祖国、家乡、亲人、苦难各种情怀的交织,使我深刻体会“行万里路”的意义,关山月先生有句诗“尺图每自胸中出,万里都经脚底行”,畅神远望,精鹜八级,心游万仞,整个身心深切地感受着茫茫天宇间自然万物生命的律动,在静观寂照中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才有了“搜尽奇峰舒胸意,锦绣河山入眼来”的快意。  

国画要变,但无论怎么变仍然是国画。以前没有中国画的概念,就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界画、工笔画、写意画等等,近代西学的涌入为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参照系;历代名家在中国画创新和变革中都有所主张,关山月先生提到“更新哪问无常法,化古方期不定型”,主张国画创作要知变善变,不断革新,又云“守旧遏天地造化,寻新起古今波澜”、“说法宜开后人手脚,寻新不负古道心肠”,强调和坚持国画姓“国”,无论怎么变革仍然是国画,笔者深以为然。变革之声从未止歇,现在的中国画界早已各据山头,旗帜林立,综谈中西,较量技法,长年争来争去,此起彼伏,成了混战一团的内战,都言自己是正义之师,各个谈起自己的理论都可以言之凿凿。局外之人或许可以看的出一些名堂,身处其中者难免自己也被搞糊涂了,更不用说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早就被弄得一头雾水,如坠五里雾中。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花鸟画为例,形成于唐代,成熟在五代,宋代达到高峰,面对一座座艺术高峰,我们应该如何去发扬继承,如何去追求发展,不管如何吸收西方,或者中西融合,都离不开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个性这三方面,而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以及大众认同的文化共识,还有西方国家对于东方文明元素的认知,都将不会有太大改变,对于艺术来说,越有民族特点就越有世界意义,民族性就是要我们对中华民族充满文化自信。  

中国画在艺术上创新发展的方向,必然趋于两个层面:一是中西哲学思想融合的,也就是中西道术与中西技法的融合,目前为止,这种创新在艺术界很难出现也很难得到认可,非集中西之大成者不可为也;二是继承与创新并重才是出路,这种继承是在传统基础之上有所借鉴和创新,中国文化艺术要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但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国粹化。画家本人是主观的,而自然是客观的,艺术作品是主客观的统一;创作是一种物我交流的过程,这样不同的人和自然交流的结果就不同,创作出来的画也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所以中国画不应千人一面,而应是一千人有一千个表达,这样才会有艺术的百花齐放。  

在中国思想哲学元素中,中国画是有更多可以挖掘的表现形式的,那是一个无限的宝库;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画,在风格和理念都少有超越古人,而未来中国画的大师必然出自于思想哲学修为很高、技法娴熟的青年画家之中,其伟大之处在于,用传统的笔墨、别具的形式、阐述悠久的文明。  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有世界的意义互联网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地球成了平的,人人互联,万物互联,世界得到新的阐释,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东方——他们认识到解决当今世界的问题需要东方智慧。因此我们的中国画需要回归传统,展现东方智慧和灵感,探究“道术”以及“笔墨”的超越与升华,这才是当前中国画画家面对世界机遇应该做的努力。  

反思人类发展史,我们看到,对权力和财富的无限制的追求,对于生存资源的无限破坏,造成现代人在技术进步和财富积累方面出现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困惑,贪婪以至于绝望,怎么解决?人们将目光聚焦在了东方,汤因比与池田大佐的世纪对话中指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向2500年前古老的中国寻求答案。

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可以向着无限广阔的宇宙去求取,可以移居外星球,永无止境,这是一种西方的“外取思维”;而人类的生存智慧,内在平衡和自我,只有在中国文化当中得到解决。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智慧,恰恰体现在谓之国粹的中国画上:农耕文化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追求和谐、安足、静定、素朴的人生价值,田园生活的安定闲适趣味,成为得意与失意的士大夫们的理想图景,“归老田园”几乎是所有从政士人的愿望。这种田园理想是山水画花鸟画存在的精神依据,也是文人画为主导的中国画传承不衰的支撑力。所以,源于农耕文化理想的中国画在西方文艺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画之于广阔的世界200多个国家这样一个巨大市场,其必然将会成为国家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柱,中国画走向世界首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将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包容在作品中,让中国画展现中国人的觉醒与智慧。画家、企业家要凝聚力量,同心协力,壮大中国画力量;社会团体、民间人士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到世界各地交流中国画,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读懂中国画。我们国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外推介中国画,要像把孔子学院建立于世界各地一样,把中国画作为传播中国文明的伟大事业向世界推广传播;让中国找回自我,世界发现中国!中国画,是大国崛起的一张响亮名片!中国画,承载着我们的中国梦!中国画,将以正大气象走向世界!

作者:安茂水(著名书画家,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副院长)

发表时间  :2015/10/1